文章編號:六十九  初稿:2020年9月15日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自網絡

香港在英國人統治下

殖民地政府不鼓勵學生讀中國歷史,尤其是近代史,是港英政府的禁忌,大陸電影講鴉片戰爭的《林則徐1959》及台灣電影《皇天后土1981》等都曾經被禁止公開放映。

林则徐(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电影)_搜狗百科

YESASIA : 皇天后土(台灣版) DVD - 柯俊雄, 秦祥林, 中央電影(TW) - 台灣影畫- 郵費全免

香港舊報紙Hong Kong Old Newspaper: 1981-03-27 一部描寫紅衛兵造反浩劫巨片皇天后土突遭禁映中影抗議決提上訴

皇天后土 - Explore | Facebook

小時候對國家觀念十分模糊,只知道大陸就是中國,也不知“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區別。只知道台灣是寶島也屬中國的,又以為台灣只有一個阿里山,因為當年小學的音樂老師他曾經一邊彈奏著腳踏風琴,一邊用廣東話腔調教我們唱一首好聽又簡單的台灣歌《阿里山的姑娘》 又名《高山青》

後來才知道這是一部1947年台灣國語電影《阿里山風雲》的主題歌《阿里山的姑娘》,填詞者為鄧禹平(時任場記,四川人,定居臺灣)及周藍萍,作曲者是導演張徹 。當時 很想去寶島看看「美如水的姑娘」和「壯如山的少年」喔!

 

高山青- YouTube

阿里山的姑娘简谱_阿里山的姑娘歌谱-舒家吉他谱网

說起來當時我要足齡八歲才能入讀區內唯一的公立學校,這間學校是為這一帶的原居民而設,一至六年級每級有甲乙兩班,每月要繳交學費一元。二戰後嬰兒潮內出生的孩子特別多,學額非常有限,所以每班學生都擠得滿滿的。

↓昔日鄉村小學上課圖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在市區由於學生多課室少,所以當年不少學生需要在大廈天台上課及活動

懷舊·「天台學校」 | Justice News 公正新聞 香港記憶| Hong Kong Memory SUN揭秘:天台校小學生50年後重拾天台緣|即時新聞|港澳|on.cc東網

香港教育歷史|天台學校為何消失? | 飛凡香港| 樂活灣區| 當代中國

香港教育歷史|天台學校為何消失? | 飛凡香港| 樂活灣區| 當代中國

因為我是外來人吧, 記得媽媽帶我到學校報讀一年級時,學校說我未足八歲不能入學,到我足齡時學校又說沒學位要我在家等候。於是我媽抓了一隻家中飼養的大騸雞及提了 一匡雞蛋去找村裏的村長,在媽媽懇求下他寫了一封推薦信我才順利成為一年級下學期的插班生。

在學的初期常因家中環境欠佳,沒錢做校服甚至還拖欠每月一元的學費,教我常懷著自卑的心上課,但校裏都是週邊村民的子弟,他們善良純樸,課餘大多要落田幫助農務,他們的學習也欠積極性,所以學業成績普普通通,學校的老師也順應環境「因材施教」,老師對學生沒有甚麼期望、家長對學校也沒有甚麼要求。

總體而言學生的成績比起城市的水平的確是低了兩籌,也因如此我在這間村校輕輕鬆鬆的混了過去……隨想到這裏我又憶起 小學生涯中的一點趣事:

1961年11月英國雅麗珊郡主訪問香港。某天早上學校停課,老師率領全校五百多名學生每人都拿著一面英國小國旗,大家一起走到附近馬路兩旁佇立著。當年的馬路車流十分稀少,我們等呀等的終於望見一輛黑色大轎車在交通警的電單車開道下風馳而至,所有老師和學生見著立即興奮的把手上的小旗幟揮動起來,直至車隊如一陣風的在我們面前掠過。我們雖然連郡主的樣兒也沒看清楚,但大家心情都很愉快…因為有半天不用上課!

↓香港總督坐駕,勞斯萊斯(Rolls-Royce),前後以皇冠代替車牌

40年獅隧翻新勢塞車- 東方日報

無人之境Abandoned and Urbex HK - 港督座駕? 呢部係Daimler丹拿DS420,以前最後三任港督尤德、衛奕信同彭定康用都過同型 車做座駕。丹拿自1896年創立,係英國最古老的汽車生產商,車廠仲有皇室御用證明添。港督坐嗰部丹拿冇安裝防彈玻璃冇娛樂設備,只有電話同保鑣用蒞收 ...

↓1961年香港總督柏立基及雅麗珊郡主

又有一次,上午上了兩節課後,老師要同學收拾好書包到操場集隊,然後尾隨一眾老師往學校後面的山上走,我們像學校秋季郊旅行一樣沿著田邊、依著山路來到一個新墳墓前,只見校長與家人穿麻帶孝肅立在一旁,這時我才知道校長的父親大人往生了。

老師領導著學生跟著次序一一到墳前鞠躬敬禮,離開墓地時每個學生都收到一袋裝有糖果餅食和水果的禮包,同時老師又宣佈下午不用上課,同學們都歡天喜地的回家去了。

↓示意圖(非本文提及的學校)

後來村民的生活日漸改善,他們期望子女將來能夠考上較好的中學、更希望能考入學額稀少的大學,畢業後可以在城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也希望打政府工做公務員,這樣遠勝在農村做辛苦的農耕工作。家長們不怕舟車勞頓都要將子女送到市鎮較高水平的學校裏讀書,漸漸農村裏的學校便收生不足,最後被政府關閉了(俗稱殺校),我的母校當然沒有例外!

其中幾間「被殺」的鄉村小學

廢校留下的歷史痕跡| 平帆的自製空間

最後勝利x 下白坭– 電影朝聖

東方日報A1:租賃空置校舍地署拖年半未批|即時新聞|港澳|on.cc東網

真正 認識台灣是讀中學時…

因為小學的成績差,不能入讀免學費或政府資助的主流學校,只能夠進入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就讀

父親不想我跟他一般無學識、無文化,他寧可省吃儉用也要供我讀中學,但我就是不爭氣,讀了不夠兩年成績便追不上來。我是長子看見爸媽捱得辛苦,還有兩個弟弟要照顧所以毅然放棄學業出來當學徒希望減輕家庭的負担。

小學時,我在家居附近的鄉村公立學校就讀,雖說附近,但也有3至4公里路程,不過學費便宜,每月的學費只須一元,同時又可以步行上學節省了交通費。上了中學便不同了,學費每月要二十多塊錢,又因為離家頗遠所以還要一筆交通費的支出,那時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也只有二百元多元,所以算是沉重的負擔。

難忘的校園

位於元朗市鎮附近的洪水橋「柏雨中學」以屈柏雨先生為校名的一間私立學校。

舊日的學校前後門&部份校園

↓中學三年級某同學的獎狀

部份資料來自facebook 跑遊元朗:

屈柏雨(?-1941)祖籍番禺,與母親陳太夫人,居於九龍太子道,據屈柏雨兒子屈志仁一篇《登高壯觀天地間》,指屈氏乃廣東番禺屈大均的後嗣,屈大均是明未清初的著名詩人,被稱為嶺南三大家之首。

屈柏雨之妻子梁省德省善修德之意(1916-2017享壽101歲),廣東南海人,於廣東國民大學教育系畢業,父親乃粵穗殷商梁伯剛,母親潘倩卿(1883-1967),家族系出名門,兄弟姊妹共廿五人,早年在廣州任教席時結識屈柏雨,結婚後遷居香港。

屈柏雨先生與夫人梁省德校長

梁省德校長(圖中)

屈柏雨的生平資料較少,可能是因為屈柏雨在1941年日軍侵襲港島時,被日軍殺害,遺下年輕妻子及一對幼齡子女。

依屈柏雨妻子梁省德在報章(1986年6月20日,明報)憶述,屈柏雨在淪陷前,到香港島法國銀行保險箱存放物件,然後去藍塘道一住宅避難,當時鄧肇堅(香港鄉紳名流)亦在場,因日兵見住宅外有沙包,誤以為是指揮中心而作出攻擊,屋內的人全部死去,但剩下鄧肇堅匿藏在屋外水坑逃過一劫。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灣仔區Band1英文中學區內排名第8 - 尋補・Blog

屈氏三代好學,幼年雖然環境困苦,沒有因此自餒,熱心於教育事業,扶助失學貧苦子弟。 有鑑於新界區中學缺乏,屈柏雨遺妻梁省德於1949年秋開辦柏雨中學

洪水橋柏雨中學是新界第一間私立學校, 也是新界最大規模的私立中學,佔地四十餘萬平方英呎,樹影婆娑、遍植四時花卉,環境非常幽美,校內設有大型運動場,吸引了不少訪客,包括港督葛量洪爵士到訪(1950),其他到訪者的名字不能盡錄。

昔日柏雨中學校舍之一角

由於柏雨校園及運動場廣闊,是五十年代元朗學界運動會及元朗官立學校(即元朗公立中學、鄉村師範學校和元朗官立小學,經常借用作舉辦田陘賽事,甚至連童軍總會亦在柏雨校園舉行營火晚會)。

柏雨中學於1992年遷至大道村校舍,原址用作房地產發展,並成為柏雨花園,花園規模宏大,共有29座別墅式洋房。

柏雨花園-昔日柏雨中學原址

11年後(2003)柏雨中學與伯裘書院合拼,先遷至屏山南北路,其後再遷至天水圍,現時學校由譚萬鈞教育機構所管理,學校名稱只保留為伯裘書院。不過「柏雨」這個名字並沒有失傳,基督教興學會於1979年,在大埔大元邨創辦迦密柏雨中學,是興學會旗下迦密系列的基督教中學,並得到梁省德捐款,於是冠名柏雨而成立迦密柏雨中學,「迦密」指聖經舊約時代的聖山「迦密山」,興學會以「迦密」命名學校,期望各校能傳揚真理,榮神益人,彰顯神的榮耀。

我雖然在這間學校讀了不足兩年,但對學校某些情況特別深刻,例如每個課室都掛有國父孫中山先生遺照及遺囑,學生必須學唱國歌(三民主義歌);因為溫婉嫻淑的梁校長是基督教徒,我們亦要修讀聖經課,每逢週會師生都要念經《主禱文》。

每年雙十節,中華民國國慶時,柏雨中學全體師生均盛大慶祝,校門上搭起大型牌樓,張燈結綵,四處懸掛小張的青天白日滿紅國旗,師生在操場舉行升旗禮,晚上還舉行慶祝晚會等。

學校聘請了多位台灣大學畢業的老師任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適逢二戰後嬰兒潮及大陸湧來大批難民兒童入學,除了政府資助的公立學校外,還成立了很多私立學校,大多數私人開辦的學校都以賺錢為主要目的,不嚴選教師的資歷、不理會學生的質素,有錢交學費便可以入讀,被時人稱為學店。但政府培訓出來的老師又不足以填補空缺……

因為香港殖民地政府不承認台灣大學的資歷,在有強烈的需求但缺乏合資歷教師的情況下,港府特准台灣或大陸的大學或師範畢業生在學校任職老師,名為「准用教員」,由於這些教師的資歷不被政府認受,因此之故他們大多只能在私校或偏遠的鄉村學校任教,但是薪酬和福利都比本地的合資歷教師「稱檢定教員」差一截了。

當年到台灣留學回來後,肯在私校任教的都是有抱負的老師,男老師都是溫文爾雅有文人學者的風範;女老師都會穿著合身的長衫旗袍,妸娜多姿,授課時溫柔婉轉,她們也曾是一班小男生愛慕的對象。

示意圖

私校老師雖然拿著微薄的薪金(人稱可恥的待遇),但他們仍是盡心盡力教導學生,其實他們的學問和能力一點不輸那些合資歷領高薪的老師…人家說讀私校的學生是次一等的,任教的老師當然是次等貨,我說才不是呢!我們的資質雖然差了一點,但我們的老師可是第一等的老師,現在我的年紀老大了,當年的老師可能沒有幾個在世了,但心中仍十分想念他們、感恩他們的教導呢!

↓97香港回歸中國之前市民慶祝雙十節盛況

FateAndTheFuture 命運與將來Gold Is Money 黃金才是真財富: 雙十節 ...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自網絡

初稿:2020年9月15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