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六十八D 2022年11月17日增補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自網絡

莫說世事難料,一切皆有因果,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豆瓣阅读

《旁觀因果》

譯文

清朝時,常州有個叫馬士麟的秀才,自己說從小就跟著父親在家裏北樓讀書,窗戶正對的外邊,跟鄰居姓王賣菊老翁家的露台離得比較近。

一天早上起了床,馬秀才正倚著窗戶向外看,當時天色微微亮,只見王老翁在露台上給菊花澆水,澆完後正要下去。

這時有個挑糞的人擔了兩桶糞水正要上來,想要幫他澆灌菊花。

王老頭兒臉色不大愉快,就拒絕了;但是挑糞這個人還非得上去,兩個人就在露台的坡上擠了起來。

 

民間故事:秀才不思進取,整日想著修仙,直至瘋魔了-ZH中文網

這天天剛下過雨,露台有些濕滑,而且坡度又陡又高,王老頭兒就用手推了挑糞那人,一上一下本就有優勢,挑糞的人腳下一滑跌到了露台下。王老頭兒一見不好,趕緊下去扶他,那人還沒起來,兩隻桶又壓在了他胸口。

等到了近前,挑糞那人的兩隻腳就已經伸直了!

王老頭兒驚駭無比,嚇得不敢出聲,就拽著挑糞人的腳,打開後門,將他扔到了河岸邊,又回來將木桶扔在屍體旁,回家後關上門又躺下睡覺。

馬秀才當時年齡小,想著這件事有關人命案,就不敢隨便亂說,悄悄的關上窗戶不敢聲張。

日頭兒漸漸高升,這時就聽到外面哄傳說河邊死了人,里保來了說已經上報給官府。 

到了這天午時,武進縣的縣令才鳴鑼到了河邊。 

仵作(古代驗屍官)跪地稟報說:「屍體沒有明顯傷痕,確認是失足摔死的。」

縣官詢問了周圍的鄰居鄉人,眾人都說不知道什麼情況。

於是縣官就讓人買棺材收殮,封存了屍體,出告示讓挑糞人的親人來認領,就算了結!

這件事過去了九年,馬秀才當年21歲,到了太學當了生員。馬秀才的父親去世,他家中也一向貧困,他就把自己住過得小樓當做招收徒弟的地方,講書授課。

督學使有個叫劉吳龍的人這一年要來主持年考,馬秀才就早起溫書,打開窗戶,遠遠就望見有個人肩挑著兩個桶緩緩走來。

真没想到古代人竟然这样清理厕所- 壹读

到了近處仔細一看,正是當年那個挑糞的人。

馬秀才大為驚異,以為他是來找王老頭兒報仇的。

片刻後挑糞人經過王老頭兒門口卻沒有進去,向別處走了幾十步,進到了姓李的一家中。

李家非常富有,也跟王老頭兒家緊鄰而住,都能隔窗相望。

馬秀才就更是懷疑,起身跟著那挑糞的人,到了李家門前。

這時,李家的僕人忽然踉蹌地跑出來說:「我們家少夫人急著生產,我得趕快去找個接生婆來!」

馬秀才就問:「你有沒有看到個挑桶的人進去(你們家)?」

僕人回答:「沒有!」

話還沒說完,門裏又出來一個婢女說:「不用去找接生婆了,少夫人已經生了一個小官人!」馬秀才這才醒悟,那挑糞的人是來投生,不是報仇;但心裏還是有些奇怪,李家這麼富有,挑糞的人怎麼修來的福分? 

從此,他就留心觀察李家小兒的舉止行為。

又過了七年,李家的小兒漸漸長大,不喜歡讀書,就喜歡養一些飛禽小鳥;而王老頭身體和原來一樣健康,已經80多歲了,喜愛菊花的性情,越是年老反而也是堅定。

這樣的一天,馬秀才又早起從窗戶往外看,王老頭兒上露台澆菊花,李家兒子也上樓去放鴿子。

忽然有十幾隻鴿子飛到了王老頭兒家的花台欄杆上。

李家兒子害怕鴿子飛走,再三呼喊,鴿子也不動。

李家兒子不得已,就找來了石子扔過去,卻失手扔中了王老頭兒。

王老頭受驚嚇,失足就掉落在花台下,很久都沒站起來,再去看,兩隻腳也伸直了!李家兒頓時驚駭無比,閉嘴不敢再出聲,悄悄又帶上窗戶回了屋中。 

太陽升起來,王老頭的兒孫都來找他,一看落在地上都說是失足跌死的,哭著收殮而去。

這件事被劉繩庵這個人聽說了,他說:「一個挑糞的人,一個老頭兒,報應竟然如此巧妙,又如此公平,在局中的兩人都不知道,全是馬秀才冷眼旁觀,歷歷在目!然而天下所發生的事情,吉凶禍福,都是有前因的,也沒有絲毫的錯誤,而可惜的是沒有能這樣在旁冷眼觀局的人啊!」

譯文網址: https://kknews.cc/story/a4eyr9x.html  

原文

常州馬秀才士麟,自言幼時從父讀書北樓,窗開處,與賣菊叟王某露臺相近。一日早起,倚窗望,天色微明,見王叟登台澆菊,畢,將下台。有擔糞者荷二桶升臺,意欲助澆。叟色不悅,拒之;而擔糞者必欲上,遂相擠於臺坡。天雨台滑,坡仄且高,叟以手推擔糞者,上下勢不敵,遂失足隕臺下。叟急趨扶之,未起,而雙桶壓其胸,兩足蹷然直矣。叟大駭,噤不發聲,曳擔糞者足,開後門,置之河干,復舉其桶置尸傍,歸閉門復臥。馬時年幼,念此關人命事,不可妄談,掩窗而已。日漸高,聞外轟傳河干有死人,里保報官。日午,武進知縣鳴鑼至。仵作跪啟:「尸無傷,係失足跌死。」官詢鄰人,鄰人齊稱不知。乃命棺殮加封焉,出示招尸親而去。

事隔九年,馬年二十一,入學為生員。父亡,家貧,即於幼時讀書所招徒授經。督學使者劉吳龍將臨歲考,馬早起溫經,開窗,見遠巷有人肩兩桶冉冉來。諦視之,擔糞者也。大駭,以為來報叟仇。俄而過叟門不入,別行數十步,入一李姓家。李頗富,亦近鄰而居相望者也。馬愈疑,起尾之,至李門。其家蒼頭踉蹌出曰:「吾家娘子分娩甚急,將往招收生婆。」問:「有擔桶者入乎?」曰:「無。」言未畢,門內又一婢出曰:「不必招收生婆,娘子已產一官人矣。」馬方悟擔糞者來託生,非報仇也。但竊怪李家頗富,擔糞者何修得此?自此,留心訪李家兒作何舉止。

又七年,李氏兒漸長,不喜讀書,好畜禽鳥;而王叟康健如故,年八十餘,愛菊之性,老而彌篤。一日者,馬又早起倚窗,叟上臺灌菊,李氏兒亦登樓放鴿。忽十餘鴿飛集叟花台欄杆上。兒懼飛去,再三呼鴿不動。兒不得已,尋取石子擲之,誤中王叟。叟驚,失足隕于臺下,良久不起,兩足蹷然直矣。兒大駭,噤不發聲,默默掩窗去。日漸高,叟之子孫咸來尋翁,知是失足跌死,哭殮而已。

此事聞于劉繩庵相公。相公曰:「一擔糞人,一叟,報復之巧如此,公平如此,而在局中者彼此不知,賴馬姓人冷觀歷歷。然則天下事吉凶禍福,各有來因,當無絲毫舛錯,而惜乎從旁冷觀者之無人也!」

原文網址:子不語 : 第五卷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ctext.org)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自網絡 

2022年11月17日增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